随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临近,”十五五”规划建议编制工作备受关注。”十五五”时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专家指出,通过把握关键着力点、深化改革等举措,有望实现乡村振兴重大突破。
保障粮食安全是首要任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叶兴庆表示,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背景下,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加快种业振兴,提高稻谷、小麦品质及玉米、大豆单产,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尤其注重提升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同时,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植物工厂等新兴产业,拓展农业生产空间,突破自然条件限制。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潜力也需进一步挖掘。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大宗农产品产区要做好”粮头食尾”等文章,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特色资源富集区则要发挥地域优势,如湖北宜都鲟鱼子酱、云南临沧澳洲坚果等产业,就走出了”无中生有””优中做强”之路,以特色培育竞争优势。
此外,要坚持系统谋划补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是重点,需完善监测体系,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帮扶。针对农村养老难题,要合理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创新提供助餐、居家照护等养老服务。同时,顺应村庄分化趋势,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整治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
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还需深化多项改革。”十五五”期间,第二轮土地承包将集中到期,要有序推进延包,深化”三权分置”。创新乡村建设用地供地方式,盘活农村闲置住房。促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城市人才下乡机制。
在投融资方面,将规范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建设。通过税收抵扣等方式,激励社会各界投身农村慈善事业。
分析认为,若能在”十五五”时期集中力量抓好这些重点工作,将为 2035 年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迈向新高度。(军地新闻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