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融合推动量子科技赋能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军地融合战略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深入实践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军地融合战略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深入实践取得重要成果,量子科技正为绿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以“军地生物科技示范基地”揭牌及“军地一号·禾缘量子生物有机肥”的推广为标志,军地协同创新模式在破解传统农业发展瓶颈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图片1

我国农业发展长期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化肥使用量占全球31%,农业污染占比高达47%,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军地融合战略向农业科技领域的延伸显得尤为重要。《军地协同发展七大课题五年计划(2026-2030)》将“绿色农业与绿色中草药推广”列为核心课题,为军地融合介入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政策依据。

量子科技作为前沿交叉学科,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引发了一场“绿色革命”。“军地一号·禾缘量子生物有机肥”采用“物理改变化学”的创新逻辑,以畜禽粪便为基料,添加微量元素后经量子能量技术处理。通过量子高频振动等物理作用,改变土壤中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无需依赖化学添加剂即可实现农业增效。这种技术路径从源头上减少了化学肥料、农药的使用,有效避免了传统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该量子农业技术具有多维度的核心优势。在增产提质方面,可使作物增产10%-30%,缩短成熟期10-15天,同时提升果实着色均匀度与口感,延长保质期。在土壤生态修复方面,通过解钾释磷固氮作用改善土壤结构,能有效降解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此外,依托量子高频振动原理实现物理驱虫,增强了作物的抗逆性,减少了农药使用,肥料利用率更是超90%,有望完全替代传统化肥、。经检测,该技术生产的农产品农残与重金属指标均达到“未检出”水平,突破了国际“绿色壁垒”。

军地融合的组织优势为量子农业技术的转化和推广提供了关键支撑。“军地生物科技示范基地”作为技术研发与推广的核心载体,由国家生物科技总平台授予,聚焦量子有机肥系列产品的迭代升级,为区域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标杆示范。目前,该技术已在四川、东北、华北、西南等主要农业产区落地,形成了“试验示范-成效验证-规模推广”的梯度推进路径,覆盖了柑橘、生姜等多种作物。

在实践过程中,军地融合构建了“科研机构+企业+军地平台+农户”的协同体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量子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易全鑫达、禾缘量子等企业负责生产加工和市场推广,军地平台则在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各方协同合作,实现了技术研发、生产加工、市场推广的全链条贯通。

量子农业技术的应用成效显著。在四川内江,爱媛38号柑橘在极端气候下亩产较对照组增产10倍,资中县生姜亩产翻倍且售价提高30%,显著提升了农户收入与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缓解了土壤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推动了耕地质量修复,助力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此外,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了百姓对“放心粮、放心菜”的需求,该技术还出口至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增强了我国绿色农业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军地融合视角下量子科技赋能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为乡村振兴与食品安全战略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科技赋能路径。未来,随着军地协同机制的进一步深化,量子农业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我国农业实现“耕地修复、农残归零、农产品优质化”的目标提供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绿色农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军地新闻研究中心梁伟文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