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照亮未来:台湾光复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共鸣

八十年回眸,历史从未远去;新时代启航,共同体意识凝聚民族复兴伟力。

八十年回眸,历史从未远去;新时代启航,共同体意识凝聚民族复兴伟力。

2025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确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这一决定在台湾光复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日本在台50年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宝岛重回祖国怀抱。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迈向民族复兴新征程。

历史坐标:台湾光复与民族记忆

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篇章。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代表在台北公会堂庄严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这一宣告标志着日本殖民统治的终结,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历史的长河回溯至1895年,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迫割让。消息传至台湾,“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风云变色,若无天地”。从此,台湾同胞开始了长达50年的抗日斗争,牺牲逾65万人。

在黑暗的殖民统治下,台湾同胞始终坚守民族气节。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林铭聪指出:“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下,台湾同胞高举爱国爱乡旗帜,奋勇保家卫国,从未屈服。” 台湾同胞蔡海金的父亲常告诫子女:“我们来自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根在大海的那一边。”

台湾光复的历史充分证明,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命运与共。台湾师范大学退休教授潘朝阳强调:“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之功,台湾光复也是全体中华儿女之功。”

法理基石:国际共识与历史事实

台湾光复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还有坚实的法理依据。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共同构成了台湾回归中国的法理基石。

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明确宣布“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这一宣言具有国际法律效力,为台湾回归提供了法理基础。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在《日本投降书》中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这些文件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法理链条,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指出:“由于《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当中是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那就意味着台湾和澎湖列岛的所有权、主权从来没有发生过转移。” 这些文件被收录在各主要国家的法律汇编中,是法官裁判的重要依据。

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彻底解决了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不存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决议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教授强调:“台湾光复的历史充分表明,无论是从史实还是国际法角度看,台湾回归中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的直接结果,是履行了所有法律程序的历史事实。”

现实挑战:历史虚无与认同危机

当前,台湾光复的历史意义和法理事实面临挑战。“台独”势力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刻意淡化甚至否认台湾光复的历史事实。

“台独”势力不仅取消光复节假期,还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地区前领导人赖清德甚至以“终战”代替“抗战”,刻意媚日,对不起抵抗侵略的台湾前辈。

台湾《中国时报》刊文指出:“抗战胜利80周年才有台湾光复80周年,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近些年台湾历史被扭曲,清朝统治台湾200多年、郑成功的历史定位等,都在民进党“统治”下在教科书中消失。

针对这些挑战,台湾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2025年5月,台湾地区民意机构通过中国国民党提案的“还假于民”法案,“台湾光复节”恢复为“法定假日”。台湾大学前校长管中闵等人自主举办“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图片特展,传递历史记忆。

台湾自媒体人翟翾表示:“80年过去了,光复的记忆一直存在于台湾同胞的日常生活中。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不可忘却的记忆。” 台北、花莲、新竹等地至今保留着“光复路”“光复乡”等名称,成为历史记忆的物质载体。

共同体意识:从历史到现实的桥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联结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台湾光复的历史是铸牢这一意识的重要资源。

共同的历史经历是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从乙未保台到抗日战争,两岸同胞共同抗击外侮。全面抗战爆发后,超过5万名台湾同胞奔赴大陆投身抗日救亡洪流,不少人为国捐躯。台湾同胞洪瑶楹回忆:“我是中国人的强烈民族感刻印在了心中,盼望台湾光复回到祖国怀抱。”

共同的文化传承是共同体意识的纽带。1946年,台湾光复致敬团前往陕西祭拜黄帝陵,表达台湾同胞认祖归宗的赤诚之情。2006年,“台湾光复致敬团”后人再谒黄帝陵,完成先人遗志。这种文化寻根活动强化了两岸同胞的血脉联系。

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共同体意识的动力。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表示,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就是要传承台湾先贤那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精神,让这段历史成为两岸同心的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台湾被侵占的苦难岁月里,无数台湾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来证明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成员。” 这种在共同抗争中形成的凝聚力,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根基。

民族复兴: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终指向是民族复兴。台湾光复的历史告诉我们,民族弱乱则同胞共祸,民族强盛则同胞共福。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和势所决定的。

新时代以来,祖国大陆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更雄厚、能力更强大。统一后,台湾同胞将同大陆同胞一道,共享一个伟大国家的尊严和荣耀。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大陆举办活动,一是纪念台湾回归,挣脱日本殖民统治;另一方面也是展望未来,希望两岸能够保持和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台湾同胞将以正面角度来看待大陆纪念台湾光复,同时思考两岸关系应该走向怎样的未来。

台湾学者丁仁方认为,大陆纪念台湾光复,为这一历史事件做了明确定位,对于台湾一些人将会起到激励作用。这种历史教育有助于增强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为民族复兴凝聚力量。

站在台湾光复80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台湾光复的历史深刻揭示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揭示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民族事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 当两岸同胞共同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更加牢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将实现。

历史照亮未来,共同体意识凝聚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台湾光复的历史记忆将永远激励我们携手前行,共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评论员:军地新闻研究中心周玉春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