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退役军人使命践行的实践路径 与价值意蕴——以彭彬斌同志事迹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军人退役后,为党和人民工作的舞台更广了”。

 摘要:退役军人作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力量,其退役后的价值实现与使命践行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退役军人彭彬斌同志的实践经历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其在红色基因传承、社会治理参与、传统文化传播及退役军人帮扶等领域的具体实践,探讨新时代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精神内核与实践路径,为激发退役军人群体活力、发挥退役军人社会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退役军人;使命践行;社会价值;榜样示范

一、引言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在军营中锤炼的政治品格、责任担当和过硬作风,是其退役后服务社会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军人退役后,为党和人民工作的舞台更广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退役军人将军旅生涯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在不同领域续写使命担当,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彭彬斌同志自1998年退役以来,始终坚守“强国、强军、强人民”使命,在多元领域践行初心,其事迹为研究新时代退役军人价值实现提供了生动范本。

二、彭彬斌同志使命践行的多维实践

 (一)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

 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传承红色基因是退役军人的重要责任。彭彬斌同志以市级“江姐精神宣讲志愿者”的身份,长期用笔开展宣讲活动,将江姐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与崇高精神传递给广大群众。这种实践不仅是对革命传统的弘扬,更通过具象化的宣讲让红色文化贴近生活、深入人心,为新时代青年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彰显了退役军人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二)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者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彭彬斌同志主动担当“公安义警”,积极投身社会治安治理工作,以实际行动守护一方安宁校园25年余。退役军人凭借其纪律性强、责任意识突出的优势,在基层工作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等领域具有天然适配性。彭彬斌的实践表明,退役军人能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注入活力。

 (三)传统文化的执着传播者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传统文化传承是新时代的重要使命。自2010年起,彭彬斌同志深耕西南地区彭文化研究与传播,致力于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退役军人参与传统文化传播,既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坚守,也通过跨界参与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的视角与活力,实现了个人价值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

 (四)战友群体的贴心帮扶者

 退役军人的身份认同与群体凝聚力,是其发挥集体力量的重要基础。彭彬斌同志在自贡老兵群体中牵头组织爱心互助活动,积极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倾力帮扶困难军属解决实际难题。这种实践既延续了军旅生涯的战友情谊,更构建了退役军人之间的互助网络,为解决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难题、保障军属权益提供了民间样本,彰显了退役军人“抱团取暖、共促发展”的优良传统。

三、彭彬斌同志事迹的价值意蕴

 (一)彰显了退役军人的精神底色

 “若有战,召必回”是退役军人的庄严承诺,“强国有我”是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彭彬斌同志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始终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将使命担当融入日常实践。其事迹生动诠释了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精神内核,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二)提供了退役军人价值实现的多元路径

 彭彬斌同志的实践突破了单一的职业发展模式,在红色宣讲、社会治理、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实现价值。这表明退役军人的价值实现路径具有多样性,只要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就能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其经验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参考,有助于激发退役军人群体的创新活力。

 (三)强化了退役军人榜样示范的社会效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彭彬斌同志的先进事迹不仅是对退役军人群体的激励,更向社会传递了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的正能量。通过宣传其事迹,能够增进社会对退役军人的理解与认同,营造尊重退役军人、支持退役军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进而激发更多退役军人投身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四、总结哲思

 彭彬斌同志的实践经历充分证明,退役军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在红色传承、社会治理、文化传播和战友帮扶等领域的坚守与付出,既实现了个人价值,也为新时代退役军人使命践行提供了宝贵经验。新时代背景下,应进一步挖掘退役军人的优势潜能,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政策,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续写新的荣光,为国防建设、社会和谐与民族复兴贡献更大力量。(军地新闻研究中心周玉春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