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族传承的中医启蒙,到遍访名师的技艺精进;从临床诊室的对症施治,到社区乡间的公益义诊,罗芳医师的行医路,恰是当代中医人“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生动缩影。她用一双妙手纾解病痛,以一颗仁心温暖人心,让古老中医在新时代焕发出鲜活生命力。
中医的传承,从来不是故纸堆里的墨痕,而是手把手的技艺相传、心贴心的经验承袭。罗芳自幼随姑父萧光明研习《杏林采珍》,从2300余个病例中触摸中医的实践根基;后拜朱治能、王红锦等名师,在中药炮制、针灸推拿、柔式正骨的实操中打磨技艺。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传承路径,让她避开了中医学习的“纸上谈兵”,也为其日后形成多领域专长埋下伏笔——既能用推拿针灸缓解骨关节疼痛,也能借穴位经络调理实现降脂减重,更能通过体质改善管控西医指标,将中医“治未病”的智慧落到实处。
而真正让罗芳的医者形象愈发清晰的,是她对“医者仁心”的坚守。从担任医院技术部主任时的严谨治学,到参与健康教学视频拍摄时的倾囊相授;从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时的耐心指导,到面对高血压、中风脑梗患者时的细致调理,她始终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更难得的是,她从未将医术局限于诊室之内,而是通过公益教学、社区义诊、低价诊疗走进基层,让中医服务触达更多需要的人——这份“向下扎根”的担当,不仅让她赢得了患者的口碑,更让中医的“普惠价值”得到了彰显。
当下,中医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也面临着“如何传承”“如何创新”“如何服务大众”的时代考题。罗芳的实践给出了答案:传承,要扎根经典、拜师实践,守住中医的“根”与“魂”;创新,要立足临床、融合需求,让中医技艺适配现代健康问题;服务,要心怀大众、下沉基层,让中医的温暖惠及更多群体。
从湘潭一隅的健康守护者,到中医传承的践行者,罗芳用行动证明:一名优秀的中医,不仅要有“妙手回春”的技艺,更要有“心怀苍生”的情怀。而正是无数个像罗芳这样的中医人,用薪火相传的坚守、躬身践行的担当,让中医这门古老的学问,成为守护百姓健康的“活化石”,也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军地新闻研究中心梁伟文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