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取整”非小事 公平计费是底线

“向上取整”的本质是借“规则”之名行“逐利”之实。

“1.1公斤按2公斤计费”“30分7秒按45分钟收费”,快递、停车、共享经济等领域的“向上取整”套路,看似是微不足道的计价细节,实则是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公之举。这种“只入不舍”的潜规则,违背公平交易原则,早已引发公众广泛质疑,整治乱象、还市场以清朗,势在必行。

“向上取整”的本质是借“规则”之名行“逐利”之实。企业将单方面制定的“霸王条款”包装成技术规范,以“行业惯例”为遮羞布,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地位优势,将经营成本转嫁于消费者。对企业而言,每单多收的几毛、一元钱,积少成多便成了可观的不合理收入;对消费者来说,付费购买的是实际服务,却被迫为虚增部分买单,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双双受损。在移动支付精准到“分”的今天,所谓“系统限制”不过是不愿整改的借口,技术早已能支撑精细化计费。

漠视规则、忽视消费者权益,终将付出信誉代价。2024年4月实施的《快递服务 第3部分:服务环节》已明确要求计费重量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但部分企业选择性忽视,根源在于违规成本低而收益高。然而,信任的崩塌往往始于“小事”,当“取整”成为多收费的借口,消耗的是整个行业的信誉资本。消费者的信任既来自服务的便捷可靠,更源于明码标价的坦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的“小聪明”,最终会透支长远发展的根基。

整治“向上取整”,需要多方协同发力。监管部门的“较真”尤为关键,国家邮政局指导企业优化计费规则的举措,彰显了“民生无小事”的治理温度。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扩大监管覆盖面,对快递、共享经济等领域开展专项整治,畅通12305等投诉渠道,让违规企业付出应有代价。企业更需转变姿态,从“算计用户”转向“尊重用户”,以透明化、精准化计费赢得消费者信任。消费者也应敢于说“不”,每一次合理维权都是在为公平交易投票。

市场可以自主定价,但不能突破公平底线;企业可以追求利润,但必须坚守诚信原则。一个小数点的误差,折射的是市场秩序的规范程度;几分几毛的计较,守护的是公平交易的核心价值。整治“向上取整”不是干预企业经营,而是通过规范市场行为,让守规则者得发展,让耍小聪明者无空间。

当每一笔费用都算得明明白白,每一项规则都守得实实在在,消费关系才能更和谐,市场环境才能更清朗。“向上取整”套路早该休矣,唯有坚守公平底线、践行诚信经营,才能让市场在健康轨道上持续发展,让消费者的每一分付出都得到应有回报。(军地新闻研究中心梁伟文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