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赋能绿色农业 科技创新引领食品安全与健康中国建设

量子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在解决土壤退化、农残超标等农业痛点的同时......

量子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在解决土壤退化、农残超标等农业痛点的同时,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深切嘱托。

2025年,国家国际生物总平台正式授权北京易全鑫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量子生物研究院。该研究院将聚焦量子技术在农业与水质改善领域的应用研究,其核心成果“军地一号”量子生物有机菌肥,已通过实践验证在增产提质、土壤修复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

第二届平安中国军地应急救援联盟大会与第四届全球科学植物性饮食大会的联合召开,进一步彰显了量子农业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全民健康方面的重要性。这些实践为“十五五”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量子生物研究院的成立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这一授权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的指导框架,该方案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军地一号”量子生物有机菌肥的技术原理基于量子物理的高频振动特性。该技术通过将量子能量赋予传统有机肥,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有机质分解为作物可吸收的小分子养分。同时,量子能量能与土壤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分子发生共振,破坏其化学结构。

田间试验数据表明,“军地一号”量子生物有机菌肥在多作物种植中表现优异。在四川内江示范基地,使用量子肥的爱媛38号柑橘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株产达110斤,较对照组增产10倍以上。资中县生姜试验田亩产达11000斤,比对照组翻倍,且品质显著提升。

在土壤修复方面,“军地一号”量子生物有机菌肥展现出独特优势。连续使用量子生物有机菌肥3个生长周期后,土壤容重降低15%-20%,孔隙度提升18%-25%,板结土壤明显疏松。经权威机构检测,使用该技术的农产品农残指标降至未检出水平,达到欧盟有机农产品标准。

​军地协同机制为量子农业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推广平台。量子水处理技术在灾后饮水安全中的应用,展现了技术的多元价值。通过量子技术处理的农产品,其农残和重金属指标显著降低,使量子技术成为保障“中国人的饭碗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绿色农业发展方面,量子技术支持了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实践表明,量子生物有机菌肥可实现化肥替代率达100%,农药使用量减少60%以上。这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也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在“十五五”规划实施背景下,量子生物技术将围绕农业现代化目标展开工作。规划提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与量子技术的特性高度契合,量子技术将通过土壤改良、品质提升、农残降解等功能,支持规划目标的实现。

量子生物研究院将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技术推广和产业培育,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研究院计划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量子农业示范园区,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渠道。

量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印证了“科技为民”的理念。随着“军地一号”量子生物有机菌肥的推广应用,量子技术将在农业现代化和食品安全保障中发挥更大作用。

未来,量子农业技术有望为实现“耕地修复、农残归零、农产品优质化”目标提供支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科技力量。(军地新闻研究中心周玉春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