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绿色农业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论断在“十五五”时期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当前,军地协同七大课题五年计划与量子生物技术等创新实践,正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随着军地协同机制的深入推进和量子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回应了粮食安全的时代命题,更开辟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军地协同:绿色农业的制度创新
军地协同七大课题五年计划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创新。该计划涵盖人才、教育、安全、生态、团结、健康、国防七大领域,构建了“军地协同、双向赋能、系统推进”的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量子技术:农业生产的科技革命
量子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正引发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国家国际生物总平台2025年授权北京易全鑫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禾缘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量子生物研究院。该研究院将聚焦量子技术在农业与水质改善领域的应用研究,结合军地协同七大课题五年计划,助力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研发出“军地一号”量子生物有机菌肥,服务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已在增产提质、土壤修复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
食品安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保障
食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子农业技术通过全过程管控,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使用量子技术生产的农产品,经国际权威检测机构“谱尼测试”150余项农残、重金属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达到了欧盟标准。
在农产品质量提升方面,量子技术表现出独特优势。实践数据显示,使用量子生物有机肥的农作物产量可提高10%-30%,且提前成熟10-15天。更重要的是,农产品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产量与质量的双重突破。
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国家相关部门正加快制定量子农业产品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明确技术参数和效果评价指标。这种标准化工作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军地协同机制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建立联合调度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军地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实现疾控领域信息和技术共享。这种协同监管模式,构建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安全保障体系。
生态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发展绿色低碳、生态友好的农业是农业强国的“标配”,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是支撑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表现。
当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仍面临挑战。农业投入品使用效率偏低的现象仍有待进一步解决,以大水大肥为特征的不合理生产方式依然存在。量子农业技术的应用,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方案。
微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作用显著。陕西省微生物所研发的微生物菌种是耐高渗透压的活性微生物,与氮磷钾化学肥料、天然有机质、螯合态微量元素相互补充,可给果树提供更全面的营养物质。这种技术改善了土壤环境,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在生态修复方面,量子技术也展现出潜力。量子水处理技术通过物理方式将量子信息与能量灌注到水体中,使水分子形成小分子活性水,无需添加化学试剂,避免了传统水处理技术的二次污染问题。这种技术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路径。
乡村振兴:军民融合的生动实践
军地融合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新疆博湖县,8个村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5团、27团8个连队结对共建,投入资金310万元,建设军地共建项目9个。这种结对共建模式,促进了军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博湖县聚焦辣椒产业传统优势,投入3.06亿元建设辣椒产业园,与25团共同打造集辣椒收购、加工、生产服务、贸易运输于一体的辣椒深加工基地。这种产业融合模式,带动了军地经济共同发展。
在科技兴农方面,军地协同成效显著。博湖县组织召开军地融合农业生产观摩交流活动16场次,相互学习观摩农作物高产种植技术、特色种养殖等技术。这种技术交流,提升了连村群众农业技术能力。
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博湖县围绕基层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交流挂职锻炼,16名连村“两委”班子成员建立结对关系。这种人才交流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
“十五五”时期,随着军地协同七大课题五年计划的深入实施和量子生物技术的广泛推广,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将迎来新发展。在新疆博湖县,军地共建的“铸牢林”已近万亩;在四川盆地,量子农业技术正助力土壤修复与品质提升。
这些创新实践表明,以军民融合为制度保障,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支撑的绿色农业发展路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随着这些实践的深入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必将成为现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军地协同和量子技术的双重驱动下,绿色农业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评论员:军地新闻研究中心周玉春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