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围巾里话全会 故事宣讲润民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聚焦鲜活事例显实效

2025年10月28日,甘肃某乡村文化广场上....

2025年10月28日,甘肃某乡村文化广场上,宣讲员曹荣琪正拿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向围坐的村民讲述“琪琪的红围巾”背后的故事。这条承载着教育帮扶政策温度的红围巾,成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中最生动的注脚,让“五个讲清楚”的核心内容在潜移默化中走进群众心里。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高质量宣讲是关键环节。按照中央部署,宣讲工作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建议》内容,把“十四五”重大成就、“十五五”发展意义、国内外形势判断、发展部署要求及落实重点讲明白、讲透彻。为破解理论宣讲“枯燥说教”难题,各地宣讲队伍纷纷聚焦“事例+故事”的核心要求,让政策解读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宣讲不能照本宣科,要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曹荣琪的宣讲实践道出了关键。他讲述的“琪琪的红围巾”故事,发生在甘肃当地山区:留守儿童琪琪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十五五”教育帮扶政策落地后,乡村教师结对帮扶、教育补贴精准发放,让她重返课堂。冬天来临,志愿者送来的红围巾不仅温暖了琪琪的身体,更让她感受到政策的关怀。这个具体到时间、地点和人物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十五五”时期民生保障的重大举措,比抽象理论更具感染力。

高质量宣讲离不开科学方法支撑。宣讲员普遍认为,结构上需将“五个讲清楚”中的发展部署细分为指导思想、重大原则等五项具体内容,确保逻辑清晰;内容上要坚持“基本观点+事例故事”的组合,用群众身边事解读大政策;方法上则要超越“读”和“背”,做到脱稿宣讲。浙江的“理论背包客”、江西黎川的“好人宣讲小分队”等,均通过挖掘田间地头、社区车间的鲜活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翔实数据,让全会精神浸润基层。(军地新闻研究中心梁伟文副主任)

从“琪琪的红围巾”到乡村振兴中的产业蝶变,从民生保障的具体成效到生态保护的实践成果,一个个生动故事成为连接理论与群众的桥梁。宣讲员们牢记“把时间、地点、经过、细节、结果、数据记清楚”的要求,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表达,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回应群众关切中提升说服力,在情感共鸣中凝聚奋进力量。随着宣讲活动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这些鲜活故事正转化为推动“十五五”规划落地的强大动力,让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落地生根。(军地新闻研究中心梁伟文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