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 ——基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的考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妇女事业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妇女事业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擘画和系统性部署,推动中国妇女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本文通过梳理相关重要论述、政策法规与实践案例,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的理论创新,即形成了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两个独特作用”为核心内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视野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成果。论文进一步从强化政治引领、完善法治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妇联改革四个维度,剖析了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亿万妇女实现人生出彩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关键词: 习近平妇女观;妇女事业;妇联改革;男女平等;人类命运共同体

引言

妇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半边天”,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妇女解放和发展作为自身奋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对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引领中国妇女事业发展迈入历史新阶段。202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英姿飒爽的女民兵方队,以及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杰出女性代表,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妇女群体昂扬奋进的生动缩影。

本文旨在系统研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表现。通过对权威纪实材料的深度解读,本文将重点回答以下问题: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在理论层面实现了哪些创新?在实践层面采取了哪些关键路径?这些成就对国内发展和全球治理具有何种深远意义?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探讨,以期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理解。

一、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妇女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一)确立“中国梦”为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中国全体妇女的梦。”[1]这一论断将妇女的个人梦想、家庭梦想与国家民族的宏伟梦想紧密相连,明确了新时代妇女运动的政治方向和奋斗目标。它超越了单纯追求权利平等的范畴,将妇女发展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赋予了妇女运动前所未有的时代内涵和历史高度,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妇女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内生动力。

“中国梦”为妇女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舞台,让每一位妇女都能在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过程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同时,妇女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她们的积极参与也必将推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这一时代主题的确定,也为世界各国妇女运动提供了新的借鉴,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

(二)提出发挥妇女“两个独特作用”的核心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双重角色,创造性提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2]“两个独特作用”的论述,精准把握了妇女的优势和特点,既肯定了妇女作为社会建设者的公共价值,又彰显了其在家庭建设中的不可替代性。这一思想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引导妇女在实现社会价值与履行家庭责任中找到平衡点与结合点,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推动着各个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在家庭生活中,妇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与弘扬者,而良好的家风又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改善社会风气与风貌,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妇女发展观

面对全球妇女发展不平衡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展现出大国领袖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担当。他强调“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并在全球妇女峰会等国际场合提出促进性别平等、保障妇女权益的四点主张。[3]这一全球妇女发展观,超越了零和博弈思维,倡导发达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妇女事业的支持,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建共享一个对所有妇女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不仅是中国对全球性别平等事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妇女领域的具体实践,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妇女事业治理,通过与各国分享经验、提供援助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妇女地位。同时,中国也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发出中国声音,倡导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妇女发展秩序。这种全球妇女发展观,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为全球妇女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实践路径:多措并举推动妇女事业全面发展

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举措,构建了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一)强化政治引领,确保妇女事业与党同心同行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妇女工作的根本保证。党中央通过召开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三次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等方式,为妇联工作把舵定向。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连续写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并载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从最高政治层面确立了妇女事业的战略地位。这种高屋建瓴的政治引领,确保了广大妇女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成为党执政的坚实群众基础。

党的领导为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使妇女事业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各级党组织积极引导妇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妇女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党也通过培养和选拔优秀女干部,为妇女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更多机会,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妇女群众中的执政基础。

(二)完善法治保障,筑牢妇女权益的坚固防线

法律是保障妇女权益最有力的武器。新时代,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治体系日趋完善。编纂民法典、修改刑法、制定反家庭暴力法、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构建起以宪法为基础、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的百余部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不仅关注妇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权利,更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等难点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拐卖妇女儿童案件较2013年下降95%,[4]充分彰显了法治的威慑力和保障力。

法治保障体系的完善,让妇女权益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司法机关严格执法,依法打击各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妇女撑起了一片法治蓝天。同时,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妇女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使她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党中央坚持将妇女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妇女施展才华创造最优条件。在脱贫攻坚战中,优先保障脱贫妇女发展,优化发展环境,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在健康领域,妇幼健康核心指标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在教育领域,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占比超过50%;在政治参与领域,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女性占比均创历史新高。[5]在党的领导下,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提供技能培训等方式,鼓励妇女创业就业,从贵州黎平侗族妇女通过蜡染技艺实现指尖增收,到山东曹县女书记带领乡村振兴,无数案例证明,新时代的中国妇女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实现自身价值。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营造尊重妇女、关爱妇女的良好氛围,让妇女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和发展的机会。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进步,也实现了妇女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深化妇联改革,激发组织活力与服务效能

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亲自部署推动妇联改革。从《全国妇联改革方案》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妇联组织建设改革的意见》,改革始终聚焦“强三性”(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四化”(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通过建立遍布城乡的“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向新经济组织、新就业群体延伸组织触角,壮大基层执委队伍,使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空前强化。

基层执委队伍的壮大,使妇联组织能够更好地了解妇女需求,及时为妇女提供帮助和服务。妇联组织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妇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级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广大妇女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

三、时代价值与全球意义

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成就,其意义超越国界,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与全球意义。

(一)国内层面: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巾帼力量

通过全方位赋能,亿万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激发。从科研攻关的黄惠团队,到扎根边疆的其德书记,再到守护粮仓的刘凤艳专家,她们在各自岗位上“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6]妇女群体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半边天”力量,是巩固党执政基础、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支撑。

妇女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力量,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她们不仅是家庭的守护者,更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亿万妇女团结一心,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她们的奋斗历程和成就,也将激励更多的妇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全球层面:贡献性别平等的中国方案

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全球妇女事业的承诺。从1995年北京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到2025年再次在北京召开全球妇女峰会,中国始终是全球性别平等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行动派。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救助孟加拉国产妇、女航天员刘洋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出中国女性声音等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

中国的实践证明,性别平等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妇女事业的治理,推动国际社会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性别平等政策和法规。中国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中国方案的提出,为全球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推动全球性别平等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

结论

综上所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妇女事业的引领,是一场深刻的理论创新与伟大的实践变革。在理论上,它构建了以“中国梦”为引领、以“两个独特作用”为核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野的系统性思想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新飞跃。在实践上,它通过政治引领、法治保障、环境优化和妇联改革“四轮驱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崭新境界。这不仅是对妇女主体价值的深度激活,更是对“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在性别维度的生动诠释;不仅为中国妇女事业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能,更重塑了新时代妇女与国家、社会协同共进的价值联结;不仅打破了传统性别发展的路径,更以制度创新为全球性别平等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妇女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从“半边天”到“主力军”的角色跨越,彰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极致追求;从国内实践到全球贡献的维度拓展,展现的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推动人类共同进步的使命担当;从当下成就到未来可期的征程延续,印证的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事业永不止步的蓬勃生命力。而中国妇女事业的成功经验,也必将如“中国妇女”号火箭划破苍穹的壮丽轨迹一样,为推动全球性别平等事业、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持续贡献磅礴的东方力量。

作者简介:李绍倜,退役军人,曾任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市场经济报》记者、香港《大公报》记者、《保健时报》记者,目前担任普法与维权委员会事业发展部主任、中国行为法学会编辑、《军地·智库》内参调研员。